第十三篇 国度宪法的颁布(一)

Mat-013.mp3

在本篇信息中,我们来到马太五、六、七章所记载国度宪法的颁布。历年来,许多基督徒误解或误用了这三章。在关于这三章的信息中,盼望我们都会了解这段话的真实意义。

对信徒而言,最难领会的事之一就是诸天的国。诸天的国与任何天然或宗教的观念都不相合。我们会看见,诸天的国是非常特别的。要领会诸天的国。我们都必须卸去从基督教背景所接受的传统观念。在我们的背景中所接受关于诸天之国的教训,无一是照着神纯正的话。五十多年来,我们一再的研究诸天的国这件事。一九三六年,我出版了第一本论到这主题的书籍。从那时起,我们一再说到这主题。因此,我们充分确信,关于诸天的国,我们在圣经中所看见的是正确的。然而,这与传统对国度的观念有些不同。所以,我们必须花相当的时间在这三章圣经上,好非常清楚的看见这事。

马太五、六、七章可称为诸天之国的宪法。每个国家都有宪法。马太福音是一卷论到诸天之国的书,当然也必须有宪法。在这三章里,新王所说作诸天之国宪法的话,给我们看见诸天之国属灵生活和属天原则的启示。性质是单数的,但原则是多数的。诸天之国的宪法共七段:国度子民的性质(太五1~12)国度子民的影响(太五13~16);国度子民的律法(太五17~48)国度子民的义行(太六1~18);国度子民的财物(太六19~34);国度子民待人的原则(太七1~12);国度子民生活工作的根基(太七13~29)。第一段(太五3~12)描述九福 之下诸天之国子民的性质。这段揭示活在诸天之国里的是怎样的人。国度子民也必须影响世界。国度子民的性质,就是国度的性质,影响世界。国度子民必须有律法。这律法不是旧律法,摩西的律法,即十诫;乃是诸天之国的新律法。国度子民是那些有义行,并对财物有正确态度的人。因着国度子民仍在地上人群社会中,诸天之国的宪法就启示出他们待人的原则。最终,在这宪法的末段我们看见,国度子民日常生活工作的立场,根基。国度子民的这些方面,在诸天之国宪法的七段里都论到了。

壹 地点与听众

一 在山上

马太五章一节说,“但祂看见这些群众,就上了山;既已坐下,门徒到祂跟前来。”新王是在海边呼召跟从祂的人,但祂是上了山,将诸天之国的宪法赐给他们。这指明我们需要同祂上到更高之处,以领略诸天的国。

诸天之国的宪法是在山上颁布的,这很有意义。海表征撒但所败坏的世界。我们被主抓住时,是在撒但所败坏的世界里竭力谋生。但主抓住我们之后,祂就带我们上到表征诸天之国的高山。这指明诸天的国不是建立在海边,乃是建立在山上。在圣经里,山有时表征国度。例如,照但以理二章三十四至三十五节,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碎了大像,变成一座大山,充满天下。这山表征千年国。因此,在圣经里,山表征国度,尤其是诸天的国。

不仅如此,被带到山上也表征我们若要聆听诸天之国宪法的颁布,就不能留在平原,乃要登上高山。我们必须在高水平上聆听这宪法。在海边,主只说,“跟从我。”但为着颁布诸天之国的宪法,祂把门徒带到山顶。跟从主也许相当容易,但为着建立诸天的国聆听宪法,需要我们登上高山顶端。

二 对门徒

马太五章一节说,“既已坐下,门徒到祂跟前来。”新王在山上坐下,祂的门徒(不是那些群众)到祂跟前来,作祂的听众。至终,不仅信祂的犹太人,连归从的万民(外邦人——太二八19),也都成了祂的门徒。后来,门徒又称为基督徒(徒十一26)。因此在五、六、七章,新王在山上论到诸天之国宪法的话,是对新约的信徒说的,不是对旧约的犹太人说的。

在一、二节我们看见,主是教导门徒,不是教导群众。围着祂的群众是外圈,但祂的门徒是内圈。你也许在山上,但你还必须在内圈,因为宪法不是为着外圈的人,乃是为着内圈的人。

历代以来,关于国度宪法是对谁颁布的,是对犹太人,外邦人,或是对信徒颁布的,一直有很大的争论。按我们的研究,我们已看见国度的宪法不是对犹太人颁布的,也不是对外邦人颁布的,乃是对新约的信徒颁布的。毫无疑问,宪法颁布的时候,门徒是犹太信徒。然而,他们在山上聆听国度宪法的颁布时,不是代表犹太人,乃是代表新约的信徒。在马太二十八章十九节,主告诉祂的门徒要去,使万民,就是外邦人,作主的门徒。这就是说,万民要悔改成为门徒。所以,犹太和外邦信徒都是门徒。山上的听众主要的是犹太人,代表所有的门徒。

贰 关于国度子民的性质

现在我们来到宪法的第一段,关于国度子民的性质。也许很少基督徒看见,马太五章一至十二节启示国度子民的性质。所有的基督徒都该是国度的子民。然而,今天的光景不正常。许多信徒不是在国度子民的高水平上。国度的子民是得胜者。在神的经纶里,每个信徒都该是得胜者。作得胜者不是特别的,乃是正常的。所以,每个信徒都该是国度子民的一部分。

这些经节描述国度子民九方面的性质。他们灵里贫穷,为当前的情况哀恸,以温柔对反对,饥渴慕义,怜悯别人,心里纯洁,制造和平,为义受逼迫,因主遭辱骂,并且被毁谤。每一方面都开始于“有福”一辞。例如,三节说,“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,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。”“有福”一辞没有充分译出希腊文的原意,因为希腊文是表达有福和快乐的双重意义。有些译本用“快乐”不用“有福。”然而,我们不该轻忽的使用“快乐”一辞。这里的有福和快乐不是轻忽的,乃是相当有分量的。当你听见“灵里贫穷的人快乐了,”你不该喊叫,或跳上跳下。这些经节里的快乐是很深的。

一 灵里贫穷接受诸天的国

在马太五章三节新王说,“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,因为诸天的国是他们的。”虽然许多人说到这些经节的福,但我没有听过人说到三节的灵。在国语和合本里,三节的翻译很差。它翻成“虚心的人有福了。”一般而言,那时翻译中文圣经的学者,翻得非常好,但他们没有看见心和灵的不同。同章另一节(太五8)说到“清心。”因此,国语和合本说到虚心和清心。我们很多人进入召会生活之前,没有看见心和灵的不同。诸天的国首先与我们的灵有关。

三节的灵,非指神的灵,乃指人的灵。,就是人最深的部分,是人接触神并领悟属灵事物的器官。灵里贫穷的意思不是有贫穷的灵。我们的灵绝不该贫穷。有贫穷的灵是可怜的。但我们若灵里贫穷就有福了。灵里贫穷不仅是指谦卑,更是指我们的灵,我们人的深处,完全倒空,不持守旧时代的老东西,却卸去旧有的,以接受诸天之国的新东西。人的这一部分,必须是贫穷的、倒空的、卸去旧有的,才能领悟并得着诸天的国。这含示诸天的国是属灵的,不是物质的。